欢迎光临北京博爱堂名医馆!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疾病科普 >
‌【疾病科普】女人以肝为先天:解密肝脏的再生与“罢工”

在中医理论中,女性常被视为“以肝为先天”,意指肝脏对于女性的生理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肝脏的非凡能力——作为人体中唯一能再生的器官,肝脏不仅承载着解毒、代谢、储存等重要功能,还具备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然而,当这种强大的器官遭遇持续的压力和损害时,它也会逐渐“罢工”,影响我们的健康。

图片

 
 
肝脏:人体的化工厂与再生奇迹
 
 

肝脏,这个位于人体右上腹部的庞大器官,重约两斤半,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它不仅是人体的消化腺,更是新陈代谢的中心,每天进行着超过500种化学反应。

从消化道的五谷杂粮到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肝脏都一一处理,将其转化为人体所需或无害的物质。同时,肝脏还是多种凝血因子、激素、维生素以及铁等矿物质的主要合成和储存场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肝脏拥有令人惊叹的再生能力。当肝脏受到损伤或切除一部分时,周围的健康肝细胞会迅速分裂增生,填补空缺,使肝脏在一段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和功能。这种再生能力不仅让肝脏在受损后能够迅速恢复,也为肝移植手术提供了可能。

图片

 
 
肝脏的罢工之路
 
 

尽管肝脏如此强大,但它并非无坚不摧。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不良习惯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使其逐渐“罢工”。

01
 
酒精的侵蚀
 

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肝脏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然而,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乙醛,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害,引发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02
 
病毒的侵袭
 

肝炎病毒,如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也是肝脏健康的重大威胁。这些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等途径传播,进入肝脏后会引起炎症反应,破坏肝细胞,导致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03
 
药物的滥用
 

许多药物在肝脏中进行代谢和解毒。然而,过量使用或滥用药物会增加肝脏的负担,甚至导致药物性肝损伤。一些看似无害的保健品和中药也可能含有对肝脏有害的成分。

04
 
不良的生活习惯
 

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这些因素会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使其逐渐失去平衡。

 
 
皮肤这些变化,可能是肝脏预警
 
 
 
蜘蛛痣和肝掌
 
01

一些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常常见于脸部、颈部、前胸、后背等部位。肝掌则常出现在手掌两侧。

图片

 
黄疸
 
02

肝脏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胆道受阻,这个时候胆红素将无法顺利排泄,胆红素代谢也会出现异常,引起黄疸,通常表现为眼睛、皮肤、尿液等发黄。

有黄疸的人,在黄疸出现前数月或出现后一年还可能发生全身性皮肤瘙痒。

 
出血
 
03

肝脏出现异常时会造成凝血因子合成异常,这时就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等症状。

 
食欲不振
 
04

肝脏受损往往导致消化不好,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这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受损,分泌胆汁的功能降低,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易疲劳
 
05

肝脏有问题导致的食欲不振和消化吸收受阻,会进一步让人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长期如此便会导致人体出现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头昏耳鸣等现象。

 

肝郁与肝火:
 
  现实中,以上问题往往会结伴出现。

比如,肝郁会耗伤气血,则肝血不足,则肝气升发无力,则加重肝郁,日久化火。肝火旺盛,又会失眠烦躁,更进一步耗伤肝血......

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死循环”。这也是很多人好像既有肝郁、又有肝火,还肝血不足的原因。

而且,肝脏在调节血糖中起重要作用,肝功能不佳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影响糖代谢,肝不好的人容易血糖血脂升高。

图片

 
守护肝脏,预防罢工
 
 

肝脏是个无声的器官,很多肝病早期都没有临床症状,只有体检时才能发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一些最常见症状(如发痒、疲劳和眼干)就很容易被忽视,只有到了肝病的晚期阶段,患者才会注意到与肝硬化相关的特定症状,包括恶心、体重减轻、肿胀、意识混乱、皮肤和眼睛变黄等表现。

预防肝脏罢工,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 限制饮酒‌:

尽量避免饮酒或限制饮酒量。对于已经存在肝脏问题的人群,应严格戒酒。

  • 合理用药‌: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和保健品。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 注意睡眠时间:

肝胆在晚上 11 点开始进行新陈代谢,这时进入梦乡能让肝脏进行自我修复,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熬夜、长时间打游戏、连续打麻将等都是日常生活中伤肝的坏习惯,要调理肝脏,一定要按时作息,早睡早起。

  • 保持正常体重:

肝脏内的脂肪会随着身体的脂肪一起减少。

建议坚持每周 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均衡饮食。

注:本文配图已获版权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盗用。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阅读相关 查看更多
24 2024.09
24 2024.09
21 2024.09
21 2024.09
21 2024.09
21 2024.09
18 2024.09
18 2024.09
17 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