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博爱堂名医馆!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疾病科普 >
北京晚报:农民粉丝团捧出“夏神针”
编者按:夏淑文大夫是一位针法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大夫,身上有着许多精彩神奇的中医故事。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新闻媒体多有报道。另外,今年七月底夏淑文主任还走进央视参加《见证》栏目。下面这篇报道为北京晚报2009年6月5日的报道,特转发于此,以飨读者。
 
图片
夏淑文(中)和门头沟区中医医院中风病房的同道们,正在研读一位中风老人的头颅核磁片。
 

夏淑文的脚印

●共青团中央“志愿者铜质奖章”获得者

●北京市第20届五四奖章获得者

●首届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服务队副队长,被誉为远赴“非洲屋脊”的友谊使者

●2008年参加北京市委组织部举办的首届“人才京郊行”活动,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挂职锻炼

在门头沟区中医医院,有一名响大山的“神针夏大夫”,虽然每周出三个半天专家门诊,但次次供不应求,有看不完的病人。他身兼院长助理事务缠身,每每都用其他时间甚至周末休息时间满足病人需求。家住清水、斋堂深山老区的病人来一趟医院看病需往返70公里,看趟病要花一天时间,但乡亲们奔他而来,还用当下最时髦的流行语说:“俺们是夏大夫的粉丝!”张先生家住广安门,每周两次倒公交车去门头沟区中医医院扎针灸。从城里舍近求远,往“沟”里奔的,何止张先生一人。

大伙儿投奔的正是门头沟区中医医院院长助理夏淑文。43岁的夏淑文是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去年11月响应市委“人才京郊行”号召,来门头沟区中医医院挂职锻炼。

一位徐老大爷耳聋已经三十年了,经夏大夫针灸治疗一次就能听到声音了;一位姓史的老大妈患急性左侧面部丹毒一个星期,左脸红肿热痛,痛得夜不能寐,两次“放血”竟然好了;一位50岁妇女原本有类风湿,和爱人大吵一架后病情加重,双腿肿痛不能打弯儿,以为自己只能等着病退了,夏大夫边治边“疗心”,针灸一个月后她就能自己上下楼了,现在又高兴地回到工作岗位上。

家住门头沟区石门营村的一位花甲老汉,四年来右腿滑膜炎红肿热痛,皮呈紫黑色,扪之热手,天天猫着腰蹭着走道儿,什么也干不了。老人心里也痛,每每就说:“有大夫说,手术吧,要住院,几千元下来,可能还有反复。”他想不治了。结果夏淑文针灸配合汤药治疗一周,症状明显减轻;治疗一个月后,右膝肿胀已经彻底消退,紫黑色的皮肤也变正常了,走起路来大步流星了……这位花甲老人终于能够爬树采香椿了,他马上捧着自己上树够下的香椿来感谢夏大夫。“几百元就治大病”,乡亲们传开了,半村的人来找“夏大夫”。口口相传,免费“广告”广而告之,张先生就是夏大夫的一个“追星族”。

即使这样,夏大夫常劝说那些家离医院比较近的患者,让出下午头一拨的扎针醒针机会给远道病人,以便他们针灸后能够赶上回家的公交车。对他的提议,个个家里活一大堆的患者们没有一个不支持、不情愿的,“我们也要支持夏大夫啊”,大家互谅互让,其乐融融。

为了不与本院针灸大夫“抢夺”空间和病源,夏淑文大夫主动把门诊全部安排在相对闲置的下午。但病人很快增加到五六十位,他就早上班晚下班,不限号,看完为止。下午近六个小时,常常是后面的病人还没扎完,前面的病人又该起针了,夏大夫顾不上喝口水,每次都忙到晚上七八点,回到城里的家已经是晚上九点……

夏淑文大夫手把手给年轻医生培训,手把手教捻、转、提、插的手法。每周中风病房进行一次主任查房,讲解疑难病例,办专题讲座,从如何看懂头颅CT、头颅核磁共振等基础入手,到系统进行神经内科知识培训。过去中风病房没有医生扎针灸,现在夏大夫如同一颗星照亮一大片,年轻医生都愿意师从于他,而且都可以独立针灸了!

由此,门头沟区中医医院针灸门诊量由去年同期每天20人次左右,增加到现在的近百人次,医院病房使用率、门诊量、汤药处方量等不断刷新历史新高。门头沟区卫生局领导盛赞说,夏淑文大夫来这里时间不长,但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受益了,一个人才带动了一个科室,带动了一所医院,更重要的是中医进社区、进农村,城乡携手共进,让山里的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图片

相关文章:

患者心声:从北京到淄博,只为能听见美妙的音乐

【记者报道|夏淑文】针灸科医生的一天

针灸专家夏淑文走进央视栏目,果然针有一套

阅读相关 查看更多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