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经历过突然的眩晕和耳鸣,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
这可能是耳迷路积水在作祟。
这种疾病常常让人感到头晕目眩,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内耳膜迷路积水通常是指内耳积水,可能由梅尼埃病、内耳缺血、感冒、中耳炎等原因所引起;
具有以下症状:
耳聋,多为一侧性和持续的,常先发生于眩晕之前,每次眩晕发作都会使听力进一步减退;
突然眩晕,或于眩晕发作前觉耳鸣及耳聋加重,耳内有堵塞感;
眼球震颤,发作时视物旋转,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
发作时不敢翻身或转动头部,惟恐因此而使眩晕加剧,行走、站立则摇晃不稳,常向一侧倾倒,但神智清楚。
中医认为,耳迷路积水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策略
1. 中药治疗
根据个体情况,开具针对性的中药方剂,从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出发,对症下药,调理津液通行,缓解耳聋、眩晕等症状。
2. 膳食调养
提供适合的饮食建议,辅助治疗。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总之,中医通过对症下药调理津液通行的方式,结合其他治疗和调养方法,帮助患者摆脱耳迷路积水的困扰,重新拥抱健康的生活。
马新童 副主任医师
专家介绍
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于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特邀在博爱堂出诊。
擅长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科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风湿类疾病、皮肤病、不孕不育及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等多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出诊安排
博爱堂西站馆:周一全天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