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各种流行疾病的接连侵袭,众多人皆感觉自身愈发“虚”了;
整日四肢乏力、慵懒不想动,还总是无精神,久睡不醒……
前往中医就诊时,也常听到阴虚、阳虚之类的说法。
那么,我们常说的“虚”究竟是怎么回事?
“虚”意味着人体正气欠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唯有人体正气充沛,方能卫外固密,外邪难以侵入,内邪也就难以生成,如此便不会产生疾病。
中医主要将虚弱划分成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这四种类型。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你属于哪种“虚”? 该如何补?
总是懒怠且无力?气虚!
气虚,仿若身体内的燃料匮乏,整个人皆失去了动力,其症状包含易疲劳、四肢懈怠、气短自汗、精神不振、声音低微、少气懒言、舌头有齿痕等。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调理气虚需留意多休憩,规避过度劳累,平日可适度多食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蘑菇等。
此外,还可通过艾灸足三里、气海等穴位来补气。
脱发且肌肤状态差?血虚!
血虚即为血液量不足,无法充分滋养身体,常见的表征有面色萎黄、头发干枯易掉落、皮肤干燥、月经量少色淡等。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可适宜多吃些补血的食物,例如红枣、桂圆、龙眼肉、乌鸡、猪肝、花生等。
平日里也可进行穴位按摩,如血海、三阴交等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爱上火且易起痘?阴虚!
阴虚如同体内的“津液”不够,会出现口干舌燥、长痘、面色偏红(高原红)、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等状况。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阴虚的调理需要注重滋阴润燥,能够多食用一些滋阴的食物,像百合、银耳、梨等。
并且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来调养。
肢冷畏寒易感冒?阳虚!
阳虚乃是阳气不足,怕冷是主要的特征,此类人往往会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女性易出现宫寒等。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调理阳虚要注意防寒保暖,多进食一些温阳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韭菜、生姜等。
日常可通过晒太阳来补充阳气,亦可进行艾灸,如灸关元、命门等穴位,以温阳散寒。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明晰了这四种“虚”的症状与特点,我们便能更好地对症调养了。
几种“虚”都有,该怎么办?
日常中,体虚者甚少是单纯的某一种虚,常常会出现两虚之体:
阴阳两虚:既怕冷又怕热,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滋阴壮阳等补法;
气血两虚:通常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月经过多者等群体中,兼具了气虚和血虚的表征,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等补法;
气阴两虚: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
尽管体虚者常会出现两虚之体,但排序往往有轻重之分,建议辨明缘由,例如自身最初以哪些表征为主,再决定如何调理。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情形均不相同,最佳方式还是去看中医,在医生的指引下进行科学调养。
说明:本文配图已获授权,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