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简而言之,是指骨骼边缘形成的额外骨性突起。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因素导致的骨骼退行性改变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骼系统会经历自然的老化过程,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外伤、炎症等因素的刺激,骨骼边缘的软骨逐渐磨损,骨质开始代偿性增生,形成我们所说的“骨刺”。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退行性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中老年人尤其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更容易出现骨质增生。据统计,45~65岁的中老年人,X光片检查大约20%会出现骨质增生的表现;65岁以上的老年人,X光片检查大约80%会出现骨质增生的表现。
此外,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不动、站立过久、弯腰驼背等,都会增加脊柱和关节的负担,加速骨质增生的发生。
关节受到外伤或患有炎症性疾病,如骨关节炎等,也会增加骨质增生的风险。
长骨刺是一种自然现象,已经长骨刺的患者不必过于紧张,更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宣称“吃药可以消除骨刺”“过量活动可以磨掉骨刺”的小广告、偏方或非正规机构。
一般情况下,疼痛症状较轻的患者无需治疗,做到减轻体重和避免磨损关节的动作这两点,就能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疼痛,但如果疼痛仍然持续,可以选择治疗。
药物治疗:局部使用扶他林软膏、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同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等消炎止痛药。
局部理疗:如微波治疗、超短波治疗及中药离子透入治疗,有助于缓解疼痛。
封闭注射与体外冲击波治疗:适用于较严重的疼痛情况,可快速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骨质增生,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建议每隔30~40分钟,起身活动不少于10分钟;保持坐姿正确,不跷“二郎腿”,不东倒西歪,也不要过度前屈。
适度运动可以有效减轻关节软骨的退化,45岁以下、无不适症状的人群,不限制运动形式,但要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
45岁以上、上下楼梯出现关节疼痛的人,无论是否有骨赘,都不应进行登山、蹲起等运动。蹲起时膝盖承受的压力是上半身重量的6~7倍,可以选择多做一些游泳、骑自行车、五禽戏等。
注:本文配图已获版权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