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博爱堂名医馆!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疾病科普 >
【疾病科普】治疗痛经,中医有办法

痛经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疼痛或伴有腰酸,甚至剧痛晕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是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等。

 

图片

 

1.中医认为,痛经是因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所致。

 

证有虚实之分:
实证痛经—不通则痛
“通”是通畅无阻的意思。实证者因邪气内伏、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不通则痛”。此类患者多因经前或经期恣食生冷、冒雨受寒、涉水游泳,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凝,或忧思郁怒、情志不畅,气血滞行,瘀阻胞宫所致。一般每次经前或月经初期特别痛,随着经血下来后,疼痛会随之减轻或消失。
虚证痛经—不荣则痛
“荣”是荣养、营养的意思。虚证者因冲任气血不足,胞脉、子宫失养,导致“不荣则痛”。虚证者多因素体气血不足,或因房劳多产,耗伤精血,以致行经之后,血海亏虚,胞脉失养而绵绵作痛。一般每次月经来之前并不痛,等月经来之后、将净或经后会更痛。 

2.中医如何治疗痛经

 

肝肾亏虚型:治宜补肝养肾,调经止痛。可选用的中成药有金凤丸、妇科再造丸等。食疗方可以选择桂圆、枸杞、桑葚,热水冲泡饮用;枸杞子30g、桑葚30g、板栗、粳米各100g,将以上食材共入锅中,加入清水,同煮成粥。
气血虚弱型:治宜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可选用的中成药有八珍益母丸、四物汤、定坤丹等。患者需注意保暖,不要伤风,多休息,少劳累,经期尽量不做剧烈活动。注意补充营养,多食补益气血的食物,如当归6g,黄芪30g,桂圆50g,赤小豆30g,红花生米30g,红莲子30g,小米30g,红糖适量,熬煮至烂熟成粥食用。
寒湿凝滞型:治宜温经散寒,暖宫止痛。可选用的中成药有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痛经宝颗粒等。平时应注意避寒保暖,不要常在阴凉寒湿环境下,不要涉水、游泳,外出防止淋雨。食疗方:羊肉500g,当归30g,生姜50g,将食材放入砂锅,加适量水,武火煮沸后,撇去浮沫,再以文火煮至羊肉熟烂,加入盐调味,连汤带肉盛出,食肉饮汤即可。
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可选用的中成药有活血调经丸、舒肝颗粒、妇女痛经颗粒等。日常护理以疏导情绪为主,针对经期可能出现的烦躁情绪,消除患者对月经的紧张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可通过聆听欢快音乐、户外散步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来放松心情。饮食上多食萝卜、山楂、陈皮、洋葱、南瓜等理气食物,缓解疼痛。
湿热瘀阻型: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止痛。可选用的中成药有花红片、妇炎康复胶囊等。饮食上需注意忌口,避免饮酒,以及食用肥甘油腻、辛辣刺激、生冷伤脾的食物,易导致脾胃虚弱、湿热不化。患者可常食薏苡仁、山药、红豆、冬瓜、扁豆、陈皮等祛湿或健脾的食物。

3. 中医治疗特色

 

针灸治疗:针刺具有通经活血、理气止痛的作用;灸法利用热力及艾叶的药性起到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针刺和灸法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治疗。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的穴位也不尽相同。常取的穴位有:气海、血海、中极、归来、三阴交、足三里,地机、子宫、次髎、太冲穴等。灸法有时为加强相应作用,可选择隔物灸,如隔姜灸,增强温经散寒作用。
耳穴治疗:“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手足阴阳三经均上循于耳或别络于耳,耳穴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当刺激耳部相关穴位时,能调节脏腑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作用。采用王不留药籽贴压刺激耳廓上的穴位点,可取子宫、内生殖器、肝、肾、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等穴位,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每日按压穴位数次,双耳交替贴压,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通经活络、镇痛等作用。
中药灌肠:在解剖学上,子宫及其附件与直肠位置相近,用中药保留灌肠法可让药物直达病所,保持局部药物高浓度,使药物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中药封包: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形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
红外线:其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有镇痛作用。
综上所述,痛经作为一种极为常见的妇科月经病,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痛经症状的改善也很重要,要注意经期卫生,经期以“暖”为主;避免熬夜,勿食辛辣或寒凉之品,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提醒:本文转自河南省中医院,仅作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阅读相关 查看更多
17 2024.12
15 2024.12
11 2024.12
11 2024.12
11 2024.12
11 2024.12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