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一种常见炎症性疾病,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但发病高峰在青春期。痤疮俗称“痘痘”或“青春痘”,主要累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额面部,其次是胸背部。超过95%的人会在一生中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其中3%~7%会遗留永久性瘢痕。
痤疮,中医称之为“粉刺”,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和下颌,亦可累及躯干,如前胸部、背部及肩胛部,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特征,常伴皮脂溢出。
中医认为,皮肤长痘只是一种表象,它反映的是身体的内在问题,比如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复感外邪,使毛囊闭塞,内热不得透达,致使血热蕴蒸于面部;或肺经蕴热,外感风邪;或脾胃湿热,内蕴上蒸于面部而形成;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气郁化火,上犯颜面而发。
痤疮的发生与遗传、雄激素水平过高等诱导的皮脂腺分泌过度、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和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内分泌、情绪及饮食等对痤疮的发生影响较大。
痤疮的中医辨证主要依据皮损、舌象、脉象进行辨证分型。
证候:皮损以红色或肤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Ⅰ、Ⅱ级。
治法:疏风散热清肺。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脓疱多者合五味消毒饮。
证候: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胸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口苦,纳呆,便溏或黏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 脉滑或弦,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Ⅱ、Ⅲ级。
治法:清热利湿,通腑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证候: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 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Ⅳ级。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方药:桃红二陈汤加减。
证候: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女性患者可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或薄,脉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激素血症导致的女性痤疮。
治法:调和冲任,理气活血。
方药:逍遥散或二仙汤合知柏地黄丸。
生活饮食:饮食和情绪确实会影响痤疮的发生。建议尽量少吃高糖、油腻和奶制品。适当控制体重。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保持舒畅心情,避免紧张、焦虑、抑郁和压抑等因素。
科学护肤:痤疮患者皮肤常油腻,可选用控油清爽的洁面产品,但不建议过度清洁。少用磨砂型洁面产品。
忌挤压和搔抓:当皮肤出现敏感或炎症时,尽量少搔抓。切忌盲目挤压,否则易继发感染,遗留瘢痕和色素沉着。
不要盲目和过度使用化学剥脱和美白嫩肤的产品,它们虽可能在短期内使皮肤变得美白,但持久使用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诱发皮肤敏感等。
注:本文配图已获版权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