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气温节节攀升,出汗成为我们身体散热的主要方式。
然而,您可知在夏天出汗后,如果做错了一些事,可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引发严重的健康危机!
切忌立马吹冷风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阳气浮于体表,毛孔张开以排汗散热。此时,若骤然吹冷风,如长时间吹空调或电扇直吹,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
风邪善行而数变,寒邪凝滞收引。风寒之邪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心主血脉,血脉不畅则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原本就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血管弹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引发中风等严重后果。
切忌大量喝冷饮
出汗后,人体的阳气浮于体表,脾胃相对虚寒,此时若大量饮用冷饮,寒邪直中脾胃,损伤脾胃阳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无法濡养心脉。
同时,冷饮会使血管急剧收缩,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心血管的正常功能。
切忌立刻冲冷水澡
夏天出汗后,体表血管扩张,毛孔张开。若此时立即冲冷水澡,寒邪会迅速侵袭体表,导致毛孔急剧收缩,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
从中医角度看,这会使气血凝滞,经络不畅。心主血脉,血脉不通则易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发心慌、胸闷等症状。
对于脑血管而言,血管的突然收缩也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正确做法
1. 适当休息: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待心跳和呼吸平稳后再进行其他活动;
2. 擦干汗液: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汗液,避免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带走过多的阳气;
3. 喝温开水:适当补充流失的水分,但切忌大口猛灌,应小口慢饮,让身体有充分的时间吸收。
中医认为,出汗是身体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但出汗的同时也会消耗体内的气血和津液。
如果哪天出汗多了,我们要试着把津液补回来。
首先可以试着吃点夏季的应季瓜果,如西瓜、桃子、莲藕等。
其次,也可以喝一点酸味饮料,如酸梅汤,它的主材是乌梅,有敛肺、涩肠、生津的功效。
中医认为“酸甘化阴”,乌梅的酸+白糖的甜,正好是酸甘搭配,可以滋生阴津。
小贴士
如果白天没有运动或受热,也容易出汗,可能是气虚或阳虚;
如果睡时汗出,醒来即止,属于盗汗,多数与阴液不足有关。
总之,在夏天出汗后,一定要注意避免上述错误行为,遵循正确的养生方法,呵护好心脑血管的健康。
让我们在享受夏日的同时,也能保持身体的舒适与安宁。
注:本文配图已获版权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盗用。
马新童 副主任医师
专家介绍
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于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特邀在博爱堂出诊。
擅长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科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风湿类疾病、皮肤病、不孕不育及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等多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出诊安排
博爱堂西站馆:周一全天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