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博爱堂名医馆®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疾病科普 >
三伏天灸 | 一年一度的三伏灸来啦!“冬病夏治”正当时,拔除陈年旧疾!【孙冬梅 | 特聘专家】


夏季是人体的阳气达到最高峰的季节,

经络通畅、气血充盈,

药物最容易直达病处,

三伏灸借助天时,驱散体内阴寒之气

防止疾病在秋冬复发

体现了中医“冬病夏治”的思想。

三伏灸

春夏养阳 冬病夏治

“三伏灸”是一种独特的中医养生疗法,它基于中医“冬病夏调”的理念,选择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进行,此时大自然的阳气达到顶峰,而阴气则相对较弱。在这一时节,人体的毛孔开泄,为外界物质进入体内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这一特点,通过艾灸疗法,可以实现冬病夏治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夏季进行艾灸,药性能更快地渗透到人体内部,不仅能有效地祛湿驱寒,还能大大提升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哪些体质的人适合做“三伏灸”?

01 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手脚冰凉、腰膝酸软、食欲不振等症状。三伏灸可以通过在特定部位进行艾灸,刺激局部穴位,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对于改善阳虚体质有效。

02 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人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胸闷、精神萎靡、声低、倦怠、面色苍白等。气虚体质的人精神状态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异常,有萎靡不振、焦虑不安的表现。

03 痰湿体质

面色暗黄、眼肿、易困倦、面色苍白、舌体胖、舌苔白、有齿痕,脸上易出油,同时还会有痰多、关节酸痛、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等表现,这类人群的腰腹部容易堆积脂肪。

主要作用

坚持三伏天艾灸,到底有什么作用?

01 消散瘀血、驱寒除湿

三伏灸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散瘀血,缓解因瘀血引起的各种疼痛。通过艾灸的热力作用,可以驱除体内的寒气,改善因寒邪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关节疼痛、胃痛等。

02 温补脾胃阳气,增强免疫力

艾灸可以温煦脾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艾灸具有温阳补气的功效,能够增强人体的阳气,改善因阳气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如畏寒、四肢冰凉等。

03 预防疾病

通过在三伏天进行艾灸,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因体内阴寒、寒湿过重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同时,艾灸还可以刺激穴位,舒筋活络,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注意事项

以下人群不适合艾灸

1.阴虚火旺、热证患者

由于三伏灸具有温经散寒、温阳散结的功效,对于已经存在阴虚火旺或热证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不建议进行三伏灸治疗。如有身体不适,建议进行中医专业治疗。

2.妊娠期女性

由于妊娠期女性的身体状态特殊,为了避免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建议进行三伏灸治疗。

3.皮肤破损者

皮肤破损的部位进行艾灸可能导致感染或加重破损,因此皮肤有破损的人应避免进行三伏灸。

4.过敏体质

对于贴敷药物敏感的过敏体质者,三伏灸中使用的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应谨慎选择或避免进行三伏灸治疗。

饮食禁忌:在进行三伏灸敷贴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同时,不要贪凉,避免食用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以及海鲜、虾等易发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体内湿气,影响三伏灸的效果。

注:本文配图已获版权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盗用。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孙冬梅  特聘专家

专家介绍

孙冬梅,特聘专家,中医学博士,针灸学博士后,先后跟随多名国家名老中医学习。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20余年,各种传统针刺手法与各种灸法。

擅长治疗

针灸及中药相结合辨证治疗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各种疑难疾病、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甲状腺的功能低下(功能亢进)、桥本氏甲状腺炎,难治性糖尿病等。运用隔物灸、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腿疼、各种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癌症术后疼痛,免疫力低下等效果显著。

出诊安排

博爱堂西站馆:每周六下午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阅读相关 查看更多
31 2025.03
18 2025.03
17 2025.03
16 2025.03
15 2025.03
15 2025.03
15 2025.03
12 2025.03
04 2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