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博爱堂名医馆!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疾病科普 >
能吃是福?不一定!还得会吃才行【许跃远 | 特聘专家】

“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老的谚语提醒着我们,饮食不仅是生存的必需,更是影响健康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曾经的粗茶淡饭,演变成如今的大鱼大肉、高油高盐。这种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味蕾的满足,还有慢性病的悄然滋生。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许多人的身上。

研究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以及缺乏体力活动,极易引发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

高盐膳食更是与高血压形影不离,饮酒也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在悠悠华夏文明的长河中,中医的养生智慧如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其中,饮食养生更是重中之重。

中医眼中的饮食智慧

食物多样化,营养要均衡

中医倡导“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意味着我们的餐桌应丰富多彩,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缺一不可。每种食物都蕴含着独特的营养成分,相互搭配,方能滋养身体,维持阴阳平衡。

三餐要规律,饥饱要适当

在中医看来,“饮食有节”乃养生之关键。规律的三餐如同精准的时钟,能让脾胃功能有条不紊地运转。过饥则脾胃空虚,气血生化无源;过饱则脾胃负担过重,损伤脾胃之气,恰到好处的饮食,是对脾胃最好的呵护。

饮食有节制,少油少盐糖

清淡饮食是中医一直推崇的理念。过多的油脂易使脾胃运化失常,滋生痰湿;高盐饮食易扰动血压;而糖分过量则会使血糖飙升,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学会控制油、盐、糖的摄入,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一步。

进食宜缓慢,细嚼又慢咽

中医认为,细嚼慢咽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对身体的关爱。充分咀嚼能让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减轻脾胃的负担,避免积食的困扰。

食后须活动,肠胃才通畅

饭后适度活动,犹如春风拂过肠胃,促进脾胃的运化。但需注意,剧烈运动应避开饭后,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慢性病来势汹汹,我们遵循中医的饮食智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能筑起一道防线。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愿您吃得健康,活得精彩!

说明:本文配图已获授权,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许跃远 特聘专家

专家介绍

许跃远,许氏象脉学非遗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学科带头人,岐黄导师。中华特色医药学会脉学研究分会会长。幼承庭训,传承中医经脉古典技法,潜心研究脉学40余年,经几十万例临床实践,创立脉诊直接诊断西医疾病的“象脉学”体系。临床触脉知病,精准性类比“CT”。善于通过人体经络与脉象辨析病因,解决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疑难问题。

擅长治疗

通过脉诊,可以清晰地感知几毫米的结石、囊肿,芝麻大小的息肉、肿瘤,对未出现症状的肿瘤、中风做出正确诊断;针药并用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如心脑血管病、肿瘤、肺结节、妇科疾病、骨关节疾病、精神情志病、快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肩腰腿痛等证。

出诊安排

博爱堂西站馆:每月21日——25日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阅读相关 查看更多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
29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