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博爱堂名医馆!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疾病科普 >
疾病治疗与节气有关【马新童 | 副主任医师】

你是否发现变天气就会有不同的身体部位不舒服?

例如:阴天或气压变化会使很多人关节疼痛、肌肉损伤或出现偏头痛,又如节气前后的天气气候变化,会导致大脑的传感神经出现紊乱,从而影响人们的情绪身体状态。

所以,人们想要健康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必须遵循这个规律。

风季: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是大约在每年的1月20-3月19日;

暖季:春分、清明、谷雨、立夏,是大约在每年的3月20-5月20日;

热季: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约在每年的5月21-7月22日;

雨季: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大约在每年的7月23-9月22日;

干季: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大约在每年的9月23-11月21日;

寒季: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约在每年的11月22-1月19日。

24节气出现前后该注意的地方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一、立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流感等各种经典症状。

立夏要预防感冒、腹痛、腹泻等疾病。随着天气转热,人们爱吃冰凉的事物,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症状。

立秋天气转凉,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出现疾病的侵袭,要预防感冒、胃肠道疾病、口腔溃疡、皮肤瘙痒、鼻炎等疾病。

立冬以后,天气转寒,风寒诱发感冒,还会加重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哮喘、糖尿病等。

二、“三暑二寒”, 即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表示天气冷热的时间和程度、气温的高低和变幅。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又多雨,暑热挟湿,真菌滋生、繁殖,可引起足癣、手癣、体癣等皮肤病。

大暑时节,高温对人的心血管影响较大,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产生大脑、内脏供血不足,血压下降,呼吸短促,再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燥气很容易损伤人体,如咳嗽、咽干、咽喉肿痛、手脚心热等。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如果面部长时间直接被冷风吹,容易引发面瘫。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也是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三、“二露一霜”,即白露、寒露、霜降,表示蒸汽凝结状况和气温下降的趋势。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节气气温下降,天气逐渐变凉,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寒露节气,气温急剧下降,如果不注意就会患气喘和感冒。

霜降时节天气转寒,人们食欲大增,加之外界因素的影响,此时节也是胃溃疡的高发期。

四、“二雨二雪”,即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表示降水的时间和数量。

雨水时节,天气乍暖还寒,人体关节组织随气候改变而收缩和松弛,容易造成关节酸痛,还要注意肩部和颈部的保暖。

谷雨时节人们很容易“春困”,特别需要注意肝气的疏泄顺达。

小雪节气前后日照短,天气冷,要注意预防流感。

大雪时节风呼啸,雪飘飘,气温降,冷风容易从人体颈部将寒气带给身体,引起嗓子疼、发炎等。

五、“惊、清、满、芒”, 皆表示物候现象,同时伴随着一些疾病的发生。

“惊”,随着天气渐暖,昆虫惊蛰而出,要注意防止它们带来的病毒。

清明时节是人体阳气生发的高峰期,人的肝脏处于旺盛状态,影响到血管、脑、心和肾等,导致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的产生。

小满时节气候变暖,食品易腐败变质,食用后很可能造成腹泻,出现全身发热、头痛、恶心、腹痛等症状。

芒种时节,警惕痢疾、肠炎等肠道传染病。

///我们知道人体有十二经脉,阴经通于脏,阳经通于腑,十二经脉和十二脏腑结合起来,形成二十四经脉与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相对应的关系。人体二十四经脉不但在一年里与节气相应,而且在一天也与十二个时辰相应而有旺时和衰时。

哪个节气治疗什么比较好?

春夏养脾,还利于减肥;小满到小暑,继续养胃健脾;夏至养肾,小暑调颈肩

秋天先排毒再润肺;大暑立秋清热排毒;处暑祛湿,白露瘦小腿;霜降护腿,立冬要温补

冬季以补为主。

///二十四节气节气科学地总结了一年中各个时期大致的气候变化规律,掌握、 运用好这些规律,对于预防身体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说明:本文配图已获授权,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新童  副主任医师

专家介绍

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于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特邀在博爱堂出诊。

擅长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科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风湿类疾病、皮肤病、不孕不育及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等多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出诊安排

博爱堂西站馆:周一全天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阅读相关 查看更多
13 2024.09
13 2024.09
13 2024.09
13 2024.09
11 2024.09
11 2024.09
09 2024.09
09 2024.09
09 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