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
雨水时节,润物无声,洗净尘埃,带来清新。
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序曲”,那么“雨水”,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大地将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起居——晚睡早起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初春时节 ,不少人出现“春困”、早晨起床困难等问题。
但从养生的角度讲,春天睡醒后要睁眼即起,而如果起床后感到头昏脑胀,这时可多梳头,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大脑恢复清醒状态。
雨水时节注意“春捂”
俗话说“春捂秋冻”,在早春的雨水节气里更要注意“春捂”。
从雨水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渐多。但冷空气与暖空气仍会频繁较量,所以雨水节气常出现“倒春寒”,春捂的要点是“上薄下厚”,捂好背、腹、足底。
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雨水养生——护肝利脾
雨水节气多雨、多湿。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脾五行属土,喜燥恶湿,最易为湿所困。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雨水节气一是因为气候多雨多湿易伤脾胃,二是因为春季肝脏当令,易克脾土而伤脾胃。
01.防寒保暖,固护阳气
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就需要捂,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
“春捂”也可以引申到饮食上,避免摄入寒凉的食物,比如冷水、冷饮、西瓜、生梨等寒性水果,更不要随便使用寒凉的中药或者偏方。
02.健脾祛湿,养护脾胃
雨水时节湿气重,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少吃酸味,适当增加甜味,以养脾脏之气。
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等。
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03.调畅情志,舒缓肝气
春季五行属木,内应于肝脏。春季阳气生发速度开始快于阴气的速度,肝火也处在了上升的势头,容易使人情绪波动,有的人甚至经常烦躁易怒。
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易让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导致各种肝病症状,如胸胁疼痛、头痛、失眠、口苦、纳差、女性月经不调等。
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戒怒戒暴,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保持好心情,也是护肝的一个窍门。
雨水养生——药膳推荐
金桔山药小米粥:
【原料】
金橘20克,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
【做法】
1、将金橘洗净,切片备用。山药去皮,切片,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
2、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
疏肝健脾。
山药薏仁芡实粥:
【原料】
山药300克、薏苡仁50克、芡实50克、大米100克。
【做法】
1、将薏苡仁、芡实洗净,用清水浸泡一晚;大米淘洗干净,用水浸泡20分钟。
2、山药去皮、切块,浸在水中防止变黑。锅中适量水烧开,放入薏米、芡实、大米。
3、大火煮沸转小火熬约30分钟至软烂。放入山药块,煮约10分钟即可。
【功效】
健脾益胃,补气充血。
砂仁鲫鱼汤:
【原料】
鲜鲫鱼150克,砂仁3克,陈皮6克,生姜、葱、精盐各适量。
【做法】
1、将鲜鲫鱼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
2、将砂仁放入鱼腹中,然后与陈皮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
3、放入生姜、葱、精盐,煮至汤浓味香即可。
【功效】
醒脾开胃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