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严重威胁着心脏、大脑、肾脏和其他重要器官的健康,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患上了高血压!
近年来,高血压患者数量在我国节节攀升,已接近 3 亿,平均每 4 个成人中就有 1 人受其困扰,且年轻化趋势日益显著。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然而,在18 岁以上人群中,此病的知晓率为51.5%,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
其实,高血压并非无迹可寻,身体会向我们发出信号。
高血压的5个信号
头痛: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当血压升高时,血管会过度收缩,导致头痛,通常在早晨较为严重;
眩晕: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眩晕,特别是在站立或行走时,眩晕感更明显;
耳鸣:高血压可能导致内耳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耳鸣,持续不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胸闷:当血压升高时,心脏需要更努力地泵血,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这可能会导致胸闷、气短等症状;
手脚麻木:高血压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得手脚等远端肢体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手脚麻木。
除以上症状外,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危害,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问题很关键。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你知道血压多少算高吗?
血压由收缩压和舒张压这一对数值表示。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射入血管,产生收缩压,即常说的高压;
当心脏舒张时,相应的压力便是舒张压,即低压。
我们理想的血压值应<120/80mmHg。
按照我国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 即为高血压。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那么,血压为什么会升高呢?
高血压主要属于中医“眩晕病”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眩冒”,以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为主要病机。
绝大多数血压升高的原因与高盐、低钾饮食、喝酒抽烟、长期精神紧张、年龄增长、遗传、肥胖等危险因素有关。
中医药在高血压的预防与保健方面独具优势。
1、预防调摄
中医强调“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具体措施如下: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调节情志,避免情绪波动;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宜清淡,遵循低脂、低糖、低盐原则,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 6 克左右。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2、中医茶饮辅助降压
菊花山楂茶:菊花、山楂各 10 克,用沸水冲泡,具有清肝降脂的作用。
杜仲茶:杜仲适量,泡茶饮用,有补肝肾、降血压之效。
3、穴位按摩降压
百会穴:可以清利头目,平肝阳,使头脑清醒,胀痛眩晕消减,头部轻松舒适,血压随之下降。
涌泉穴:每天早晚按摩涌泉穴,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辅助降低血压。
太冲穴:有助于平肝息风,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4、艾灸疗法
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艾灸,能温通经络,调节气血,对稳定血压有一定帮助。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5、中药足浴
如牛膝、川芎、丹参等中药泡脚,通过足部经络传导,达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的效果。
不要等到已经确诊高血压后,再想补救的措施。
经常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预防措施才是王道。
中医方法虽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
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说明:本文配图已获授权,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