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影响世界论坛——肿瘤病第一次会议代表合影
9月23日,“中医影响世界论坛——肿瘤病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原所长程书钧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屠志涛局长等70余名专家领导出席会议。
更强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的阐释中医药
中国科学院院士、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进行主旨发言
韩启德副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随着中国的强大我们自然会在文化上面对世界产生影响。但是,中医药要想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必须要继承好中医药文化的传统。
在他看来,“首先要把中医讲清楚。我们能不能把它讲清楚,而且在实践当中闯出中医药自己的一条路,是摆在中医药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有更强的文化自信,对中国文化要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把中医药阐释得更好,理解得更深。”
韩启德指出,中医药也要研究在现代语境下如何走出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中医药在中国医学界得到更多的认同,进而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我相信中医是一个宝,我们把它用好的话一定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右2)、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会长李俊峰(右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原社长袁钟(左2)、非物质文化遗产洪式太极拳传承人洪卫国(左1)。
中西医结合创造中国抗癌治疗的新模式
针对大会的关键词“肿瘤病”,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防治肿瘤方面,中西医存在着优势互补的方面,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中对减轻现代西医治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和调整脏腑多器官机能,对放化疗、免疫治疗的增敏增效,减少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教授认为:“在治疗肿瘤方面,中医药有自己的特点,中医特别注重扶正。”
随着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中西医学能够逐步得到认知上的共识,以患者利益为导向,彼此实现优势互补上在一定程度上逐步走向结合,在实际疗效和理论上对肿瘤防治做出了贡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郁仁存教授认为:“中西医肿瘤医生在针对每个病人时,都要树立中西医结合的观点,采取最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本次论坛发起人,北京博爱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李俊峰也表示:“中医影响世界论坛近十年来已经召开了18次会议。以往讨论的问题大多是中医基础理论、文化和中医哲学方面的问题,这次会议讨论的是很具体的疾病问题。肿瘤不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不幸,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这次论坛,就是组织中医、西医专家,以及哲学、社会学等关心中医发展、关心人类命运的各界专家、学者,聚焦肿瘤病。期望通过专家们一次又一次、反复多次的学术探讨、观点碰撞、思想交锋和医术创新,对早日攻克世界现代医学的难题、最终战胜肿瘤病这一人类健康的杀手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保持体内平衡是防治肿瘤的关键
对于肿瘤疾病,一定要在中医学理论和认知下,加强对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基础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新方法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多从中医药学中的气血、脏腑、经络失调等方面来研究抗肿瘤转移的途径和方法及有效治疗,提高肿瘤的疗效和预后,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有更大的发展。
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提出:“传统医学把人看作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健康离不开整体动态的平衡。”《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提倡“致中和”的理论,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内环境平衡”、“内稳态”概念等有相通之处。在“平衡学说”指导下,通过中医药的调治可以使机体内环境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使得癌症得以控制,与机体得以共存。因此,如何保持患者机体的内在平衡,提高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是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教授提出:“带瘤生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要重视肿瘤患者宿主因素的研究和评价,加强宿主抑制肿瘤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只考虑直接杀灭肿瘤的办法,这可能代表了未来一种肿瘤治疗的新战略。”
此外,关于如何看待中西文化和中西医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刘长林教授认为:“中西文化的互补性是在根本上的互补。这两种文化都有自己存在的独立的价值,两种文化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有效地互补,而不能相互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