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博爱堂名医馆!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版 > 活动报道 >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周德安收徒仪式”在京顺利举行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技术和经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2022年10月29日,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支持下,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主办的“传统 传授 传心 传承 传播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周德安收徒仪式”在北京市丰台区西站南路2号(博爱堂西站馆)圆满举行。

  北京博爱堂中医药研究所以及北京博爱堂峻锋中医医院作为具体承办单位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副司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张为佳研究员,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原科教处处长王会玲,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代表性学术传承人、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名中医程海英,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副院所长刘伯齐,原光明日报社总编辑苟天林,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博爱堂峻锋中医医院院长李俊峰,均出席了本次收徒仪式。

  活动伊始,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博爱堂峻锋中医医院院长李俊峰表示,感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认可,感谢周德安教授的信任,能够作为主办方组织此次拜师学术活动。这对于加快中医药人才培育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博爱堂愿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在中医传承培养、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好一个平台,把好的专家送到患者面前,把好的中医诊疗技术送到世界面前,为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周德安收徒仪式”传承了中国传统拜师礼的流程,分为:师尊介绍、见证人介绍、弟子从业经历介绍、宣读拜师帖、见证人签字、行礼、敬茶、佩玉、聆训、齐诵《大医精诚》、颁发证书等多个环节。

  (众徒弟齐诵《大医精诚》)

  周德安教授在师训中指出:“夫大医治病,无欲无求,视患者如至亲,投同门以赞羡,皆因德于艺先,艺承德满”,要求弟子“德高术精,以人为本”。此番训话,令在场的弟子受益颇深,纷纷表示时刻谨记恩师教诲。

  张为佳研究员作为见证人对中医针灸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学习的重点进行高度概括,叮嘱诸位学徒学医术更多是学精神、学大医的德。习近平总书记在26号到延安调研时,有一个女孩立志要成为李时珍那样的好大夫,彰显了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于2001年制定下发了“北京市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简称“125计划”),王会玲处长作为原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的处长,将中医药师承工作落在实处,为首都北京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原光明日报社总编辑苟天林先生对于参加此次充满中医特色、饱含中医药文化氛围的拜师活动感到很荣幸。此次拜师活动正值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后,正值启动新征程的时刻,正当其时、正当其要、正当其位!中医药人应当承担起中医药伟大复兴的责任。

  在十五位徒弟中,有两位来自中国宝岛台湾,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用实际行动推动两岸中医融合发展。

  中华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协会会长、北京博爱堂博爱中医门诊部主治医师梁克玮说“一湾浅浅的海峡,承载着中华儿女多少的乡愁,我是这次拜师的台湾弟子,我成长的路径与一些人不同,先做了社会工作,再进入临床,深刻体会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共通的语言,也是两岸融合中重要推手。”将传承大师衣钵,成为推动海峡两岸中医药人才交流的文化使者。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于晓刚发言道:“周老多年来长期坚持临床、扎根临床,时刻以解决患者病痛为中心,以传承中医文化精髓为使命,不仅积累了丰富而系统的针灸技术手段,更是形成了纯正的中医传统思维和心法,使我们有幸得以穿破“数仞之高墙”,得其门而入,以见中医宗庙之美。”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周德安发表收徒感言中指出:第一,本次收徒非常开心,感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大力支持。9月17日针灸正式列入国家一级学科,此次拜师仪式中有2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学生,是海峡两岸中医文化交流的盛会。第二,感谢主办单位、主持人(程海英教授)、到场嘉宾、徒弟以及媒体的支持。第三,对于今日拜师的15位徒弟提出了“四个一”的学习任务,师生相互监督。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活动现场盛况空前,引起了广泛的媒体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多家专业媒体平台来到活动现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阅读相关 查看更多
21 2023.07
21 2023.07
20 2023.07
20 2023.07